您好,欢迎访问河南中原蓝少康酒业有限公司官网!

联系我们

临颍少康酒厂【官网】 - 专注浓香型白酒酿造
邮箱:
电话:
地址:河南省临颖县铁西五一路中段少康酒厂在线咨询

公司动态

临颍有位院士,少康酒就是他起的名

发布日期:2020-08-19 15:28 浏览次数:

院士方心芳

特约撰稿人 王 剑

1933年春,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。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骑着毛驴,走在通往山西汾阳杏花村的土路上。

当他看到路边层层叠叠堆放着的酒糟时,赶忙凑上前去,捧上一捧,陶醉地闻着。他的这一举动,刚好被酿酒作坊的掌柜杨得龄看在眼里。杨得龄上前与之攀谈,谁知,二人越谈越投机,竟一下子成了汾酒的知音。

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,青年人白天搞调查、做笔记、分析化验。晚上,一盏油灯,两杯汾酒,和酿酒大师杨得龄促膝交谈。经过对汾酒酿造过程的观察和分析,青年人写出了中国酿酒的经典论文《汾酒酿造情形报告》,道出了汾酒酿造实践中的七大秘诀:“人必得其精,水必得其甘,曲必得其时,粮必得其实,器必得其洁,缸必得其湿,火必得其缓。”



这个青年人就是方心芳,河南临颍人。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、中科院院士,中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开拓者和奠基人。

1907年,方心芳出生时,家里正好在盖新房,便给他取名“新房”。他的父亲是清末秀才,做过小学校长和县教育局长。在父亲的教导下,方心芳从小学习刻苦。1927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。

毕业后,方心芳幸运地进入天津“黄海社”(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),开始投身于我国应用微生物学的研究。1935年,方心芳远赴欧洲进修,他走访四国,从师于国际一流的微生物学家,开阔了视野,增长了见识。

抗战爆发后,方心芳立即中断了在国外的访问研究,匆匆赶回祖国。1938年初,他受“黄海社”之命,迅速赶往重庆,在重庆南渝中学借了一间实验室,用几块木板搭了个实验台,放上显微镜,又从医院化验室匀了一点载玻片和滴管,买了几样必需的试剂,便开始了研究工作。

当时,汽油奇缺,为了给飞机补充汽油,军方不得不飞越危险的“驼峰航线”,从国外运输汽油,因此西南一带流传着“一滴汽油一滴血”的说法。而在抗战大后方,有很多汽车是用木炭烧锅炉的方式来开动蒸汽机的。看到这些情景,方心芳忧心如焚,深感责任重大。他决定尝试用酒精代替汽油,作为发动汽车的能源。然而,怎样才能做出大批量的酒精呢?方心芳发现,四川盛产甘蔗,蔗汁制成白糖后产生的废液(糖蜜),几乎没有用处,数量多而且便宜。令他欣喜的是,废液中含有60%以上的糖分,完全可以用酵母菌发酵来生产酒精。为解决酵母菌中的氮营养源,方心芳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人尿。不久,用甘蔗废液生产酒精的作坊,在大后方遍地开花,有效地解决了重庆的能源问题。方心芳晚年不无调侃地说:“大后方的汽车,原来是靠人尿开动的。”

新中国成立后,方心芳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。他主持的科研成果,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、国家发明三等奖、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。1980年,他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(学部委员)。

在60年的科研生涯中,方心芳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方心芳参加工作后,他的首先项研究,就是改良高粱酒的酿造方法,不仅有效解决了出酒率问题,还为国家节约了数以万吨的粮食。他提出的“清蒸二次清”工艺,对汾酒生产的科学化、规范化,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。

方心芳一辈子同微生物打交道,将优良菌种视若生命。他选育出多种具有高活性的工业生产用菌种,开创了多种新型发酵工业,促进了我国传统发酵工业的现代化。他首创的五倍子酸发酵、长链二元酸发酵等工艺,在我国酿酒行业推广后,对改造我国的传统发酵工艺,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1960年,方心芳到“美酒之乡”茅台镇实地调查,提出了“茅台酒酿制过程中的特有风味,主要来自耐高温细菌”的理论。后来,这些研究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除酿酒外,方心芳对山西陈醋、四川麸醋、豆瓣酱、腐乳、泡菜等生活必需品,都进行过认真的研究,出版了《中国发酵食品史》专著。

当有人问起他选定科研课题的标准时,方心芳坚定地说:“人民的需要,就是我研究的方向!”

方心芳对故乡临颍,一直心怀感恩。对家乡的酿酒事业,更是非常关注。

有一次,方心芳在北京的市场上见到临颍出产的颍河大曲,不禁喜出望外。不常喝酒的他,竟买了一瓶带回家中。经过仔细研究,他觉得颍河大曲的名字不够响亮,商标设计也不醒目。于是,他给临颍县政府写信,表示愿意帮助家乡提高白酒质量,创出名牌。信中,他还建议将颍河大曲改名为少康酒,并亲自为该产品设计了新的图案。后来,在方心芳的策划和帮助下,少康酒一度成为河南省的优质白酒,销量迅速攀升,为临颍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
1985年,临颍县就发展特色经济问题,专门进京征求方心芳的意见。方心芳考虑到临颍盛产大豆和小麦,而市场上优质酱油稀缺的情况,建议设立一座酱油厂。这个建议,得到积极响应。不久,在临颍县老城东北角护城河边的一片荒地上,一座酱油厂顺利建成投产。工厂酿造的颍川牌酱油,一时在漯河地区畅销。1988年,该产品获得了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,1989年又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。而在酱油厂筹建和发展期间,方心芳与临颍县的通信超过了50封,信中谈到了技术细节、人员培训等诸多事项,甚至连商标都为他们设计好了。

1992年3月,方心芳在北京病逝。临终前,留下遗愿:“临颍乃吾生身成长之地,吾终身求学,而无大就。如有一技之长,应报家乡父老哺育之恩。有生之年,愿尽绵薄,亦望家乡长久发展。”

遗愿中,方心芳话语朴实,感情真挚,对家乡的拳拳之情溢于言表。

来源:漯河日报